送、排風系統設計問題的注意點,一起來圍觀
來源:Chinese websites 發布時間:2020/8/10 17:08:33
送、排風口的距離要適當
排風口與送風口至少保持三米的距離以防氣流短路。
選用合適的風閥
從原則上講,系統風壓平衡的誤差在10 % ~ 15 %以內,可以不設調節閥,但實際上僅靠調風管尺寸來調風壓是很困難的,所以,要設風量調節閥進行調節。
1、風管分支處應設風量調節閥。在三通分支處可設三通調節閥,或在分支處設調節閥。
2、明顯不利的環路可以不設調節閥,以減少阻力損失。
3、在需要的防火閥處,可用防火調節閥替代調節閥。
4、送風口處的百葉風口宜用帶調節閥的送風口,要求不高的可采用雙層百葉風口,用調節風口角度調節風量。
5、新風進口處宜裝設可嚴密開關的風閥,嚴寒地區應裝設保溫風閥,有自動控制時,應采用電動風閥。
風管的布置
1、要盡量減少局部阻力,即減少彎管、三通、變徑的數量。
2、彎管的中心曲率半徑不要小于其風管直徑或邊長,一般可用1.25倍直徑或邊長。
3、為便于風管系統的調節,在干管分支點前后,應預留測壓孔。測壓孔距前面的局部管件的距離應大于5 b (b為矩形風管的長邊或圓形風管的直徑),距后面的局部管件的距離應不小于2 b。通風機出口處氣流較穩定的管段上宜應預留測壓孔
新風進口位置
1、進風口宜設在室外空氣比較潔凈的地方,保證空氣質量。
2、宜設在北墻上,避免設在屋頂和西墻上,并宜設在建筑物的背陰處,這樣可以使夏季吸入的室外空氣溫度低一些。
3、進風口底部距室外地面不宜小于兩米,當進風口布置在綠化地帶時,則不宜小于一米。
4、應盡量布置在排風口的上風側,且低于排風口,并盡量保持不小于十米的間距。
新風口的要求
1、宜采用固定百葉窗。
2、多雨地區宜采用防水百葉窗以防雨水進入。
3、為防止鳥類進入,百葉窗內宜設金屬網。
排風管的新做法類似酒店客房的排風系統設計,可如下考慮:
利用排氣扇將室內風排到走廊的吊頂內,在走廊設排風管排風,為有效利用余熱,排風機可設置于衛生間。
排風口與送風口至少保持三米的距離以防氣流短路。
選用合適的風閥
從原則上講,系統風壓平衡的誤差在10 % ~ 15 %以內,可以不設調節閥,但實際上僅靠調風管尺寸來調風壓是很困難的,所以,要設風量調節閥進行調節。
1、風管分支處應設風量調節閥。在三通分支處可設三通調節閥,或在分支處設調節閥。
2、明顯不利的環路可以不設調節閥,以減少阻力損失。
3、在需要的防火閥處,可用防火調節閥替代調節閥。
4、送風口處的百葉風口宜用帶調節閥的送風口,要求不高的可采用雙層百葉風口,用調節風口角度調節風量。
5、新風進口處宜裝設可嚴密開關的風閥,嚴寒地區應裝設保溫風閥,有自動控制時,應采用電動風閥。
風管的布置
1、要盡量減少局部阻力,即減少彎管、三通、變徑的數量。
2、彎管的中心曲率半徑不要小于其風管直徑或邊長,一般可用1.25倍直徑或邊長。
3、為便于風管系統的調節,在干管分支點前后,應預留測壓孔。測壓孔距前面的局部管件的距離應大于5 b (b為矩形風管的長邊或圓形風管的直徑),距后面的局部管件的距離應不小于2 b。通風機出口處氣流較穩定的管段上宜應預留測壓孔
新風進口位置
1、進風口宜設在室外空氣比較潔凈的地方,保證空氣質量。
2、宜設在北墻上,避免設在屋頂和西墻上,并宜設在建筑物的背陰處,這樣可以使夏季吸入的室外空氣溫度低一些。
3、進風口底部距室外地面不宜小于兩米,當進風口布置在綠化地帶時,則不宜小于一米。
4、應盡量布置在排風口的上風側,且低于排風口,并盡量保持不小于十米的間距。
新風口的要求
1、宜采用固定百葉窗。
2、多雨地區宜采用防水百葉窗以防雨水進入。
3、為防止鳥類進入,百葉窗內宜設金屬網。
排風管的新做法類似酒店客房的排風系統設計,可如下考慮:
利用排氣扇將室內風排到走廊的吊頂內,在走廊設排風管排風,為有效利用余熱,排風機可設置于衛生間。
上一條:
送、排風系統、風口、風閥設計注意事項
下一條:
排風系統的設計原則